北青报:小学辍学率回升的现象值得重视

2012年11月20日00:00  北京青年报

  本报评论员

  今日社评

  “活了城市,枯了乡村”并不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终极目标,走共同富裕和发展之路本该是不可更移的国策,如果因为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使为数不少的农村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成为无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失落者,这将成为中国社会均衡发展不能承受之痛。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院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中国农村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另有数据表明,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

  过去10多年来,农村教育城镇化的主张占了上风,“小学进镇、初中进城,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成了推行撤点并校的口号。这种做法的理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教育的衰败不可避免,与其坐视城乡教育差距日益扩大,不如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丰富化课程。于是我们看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撤并学校,中小学教育布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应该说,农村地区撤点并校之后,有些农家子弟转而到城市就读,沐浴在了城市优质教育的阳光下。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撤点并校也带来了公众不愿意看到的某些后果。农村学校的减少,使得大量农村学生的上学之路变长,原先可以便利地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现在则需要在远离父母的学校吃住,这会增加交通、就餐、住宿的费用。这些钱对于城里人来说可能只是小钱,但对于收入有限的农村家庭来说则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学校路途遥远,存在安全隐患,要想让孩子继续上学,家长就得承担起接送的任务,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工时成本。更让家长忧心的是,集中起来的学校搬到了较为繁华的集镇上,他们的孩子处身于网吧和歌厅等是非之地的包围中,他们没法不担心孩子学坏。

  本来,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赠送给全民的“免费礼包”,但因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的改变,一些住在边远地带的、经济条件有限的人家的孩子,被挡在了义务教育的大门之外。本来,调整布局是为了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在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挤出”效果。更严重的是,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撤并教学点,不仅使大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辍学,还会使大量的儿童干脆没机会入学,每年可能产生新文盲上百万。很显然,学校离家远了之后,年龄小的孩子遇到的困难最大。有些孩子随父母进城入读打工子弟学校,或者由父母中的一方专职入城陪读,这虽然也会给家庭带来新问题,但孩子毕竟有学可上。可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一旦不能就近入学,加之无人接送,就只有辍学一途了。

  与此同时,“读书无用论”再次弥漫于农村地区。让孩子上小学和中学,终极目标是考大学,假使上了大学之后还是前程未卜,有些人就会觉得求学本身也丧失了意义。大学生就业难已是普遍现象,毕业求职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比拼,也是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较量,那些学习成绩未达拔尖水平、家庭条件又很一般的毕业生最难就业。这对那些势必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农村家庭来说,产生了负面的心理暗示。家长让孩子求学的心志本就不坚定,再遇上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便,让幼小的孩子辍学是很容易作出的决定。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农村学校不断消失,小学辍学率有所回升,“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成了不可忽视的现象。“活了城市,枯了乡村”并不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终极目标,走共同富裕和发展之路本该是不可更移的国策,如果因为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使为数不少的农村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成为无法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失落者,这将成为中国社会均衡发展不能承受之痛。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三个公平”的原则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赞同。在农村教育问题上,有关部门也不妨按照这些原则对学校的布局进行灵活的调整。

(原标题:小学辍学率回升的现象值得重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张德江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 孙政才兼任
  • 体育NBA-快船胜马刺登西区第1 恒大签冯仁亮
  • 娱乐汤唯遭时尚杂志曝料称其爱装并耍大牌
  • 财经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 周小川解读18大报告
  • 科技南京电信20M光纤宽带上传仅1M遭诟病
  • 博客宁夏地震现场(图) 非城女嘉宾目的不纯?
  • 读书文化新观察:江南style凭啥红?
  • 教育校园奢侈风:爹有的是钱 我不花谁花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